亞馬遜競品分析你做對了嗎?
我們經常說,成功不能被復制,但我們也必須承認,從別人成功的經驗中,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提升自我的方法、技巧和思維。將此思路應用在亞馬遜的運營中,對于每一個跨境電商賣家(尤其是新賣家、小賣家)來說,競品分析是運營中的必修課。
一、競品的產品分析。
在選品過程中,我們需要參考同行賣家,需要識別什么是剛性需求的產品,什么是非剛性需求的產品,選剛性而棄非剛性。 在產品確定之后,我們則需要對具體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對比,簡單一點的,你需要查看競品的Review,從Review中了解產品可能的優缺點,并把客戶反饋的優缺點在自己的產品上進行驗證,優秀之處重點強調,而不足之處則要想辦法克服。 更進一步的,你也許需要買到競爭對手的產品,根據產品實物進行論證,發掘競品產品的優劣點。 《孫子兵法》說,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。怎么樣才能做到呢?對競品的產品細致的調研非常有必要。
二、競品的營銷思路分析。
很多賣家采用“優質店鋪復制法”選擇了一款產品,產品是好產品,品質也過關,可是開始運營了,卻發現自己怎么都賣不動,卡殼了卻又找不到出路,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自己的營銷思路跟不上趟。 我總是強調,要想玩好“優質店鋪復制法”,你必須有“先接受,后理解”的態度。什么意思呢?
我們通常的思維邏輯總是“先理解,再接受”的,試想一下,很多情況下,明明別人告訴你一個好的項目,好的方法,你是不是會抱著“讓我想一想”的態度呢?想固然沒錯,但沒有站到足夠的高度,也很難思考明白其中的邏輯。于是,很多人面對很多事時,都是在“想一想”中給想黃了。 該怎么扭轉呢? 除了“先接受,后理解”的行為模式之外,別無他法。 “先接受”的態度可以讓你從一開始就按照競爭對手的行為模式去行動,也許在行動中你并不完全明白,沒有關系,既然對方是我要學習的榜樣,那必然有其合理的地方,我先盡可能的做到百分之百的模仿,當模仿達到了,自然就理解了,在這種情況下,再做進一步的思考、改善和提升也不遲。
三、長遠的角度看運營。
很多賣家在一款產品的運營之初,總會固守要確保一定的利潤比率,從而導致售價居高不下,而銷量卻慘淡,于是乎選品失敗了,玩不轉了等等,殊不知你所對標的Best Seller,人家的價格并不是從一開始就這么高的,人家的價格不過是經過一番運營登頂Best Seller之后才定出的你所看到的高價。
對于幾乎所有的產品來說,在剛開始上架階段,在開始運營的初期,在沒有銷量、沒有Review、Listing權重很低的階段,你別指望能夠像Best Seller一樣進行高價銷售。人家是長期打拼的結果,你憑什么能在第一時間就和人家平起平坐呢?想不通這一點,就只能掉進運營的坑里。 從運營的角度看,賣家一定得有長遠的眼光才行。前期適當的低價沖銷量,沖排名,沖權重,把這些累積下來,當你的Listing排名站在BSR排名靠前的位置了,價格還不是你說了算?利潤還不能足夠多?哪個Best Seller的價格不是讓你垂涎欲滴的呢? 所以,對于運營來說,如果太短時,真的不行。 四、極致追求Listing細節。
在競品分析中,很大程度上我們要學習競爭對手的Listing詳情頁面細節。 亞馬遜的運營沒有和客戶直接面對面的溝通,有的只是Listing頁面的展示,要想讓自己的Listing有更多的曝光,要想讓Listing曝光后有更高的點擊率和轉化率,Listing詳情也的內容必不可少。 我說要研究20家競爭對手,競爭對手的Listing詳情頁面細節必不可少。
對方的圖片是怎么拍的?產品標題是怎么寫的?產品描述表述了啥體現了啥?五行特性的布局和內容分別有什么特點?
一家的Listing也許不夠完美,但20家的Listing分析下來,你必然有了一個比較整體全面的思路,把這些思路應用在自己的Listing上,雖然出發時間沒有別人早,但起點不能也一塌糊涂吧?! 分析和學習競爭對手的內容有很多,上述幾點遠遠不能概括全面,但只要你在運營中能夠多觀察,多揣摩,多總結,也許你看到的一個字符,一個圖標的不同,都會讓你的運營思路有了提升,讓你的運營思維變得更全面。 所以,歸結一句話,別偷懶,多學習,競爭對手才是最好的老師,最最關鍵的是,還是免費的。
下一篇: 這五點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合格的跨境電商賣家!